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学术预告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预告  >  正文

学术预告-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泰山学者论坛(纳米银簇的合成、结构及组装机理研究,氧化钛团簇设计合成、性质和应用,Mesoporous TiO2 for Energy Applications)
作者:     日期:2019-11-04     来源:    

讲座主题: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泰山学者论坛(纳米银簇的合成、结构及组装机理研究,氧化钛团簇设计合成、性质和应用,Mesoporous TiO2 for Energy Applications)

主讲人:孙頔 王一峰 林健健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讲座时间:2019年11月5日(星期二)下午14:30

讲座地点:环材学院337报告厅

主办单位: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孙頔教授:人工合成第一例哥德堡银笼(础驳180分子笼),将数学多面体理论引入银簇结构化学中,提出了“银叁角”组装机理。首次实现各向异性纳米银簇结构的合成,建立了全新的形状控制策略。溶剂策略实现多个系列包含超小银纳米颗粒的核-壳类型银簇新结构的构建。首次引入无机配体实现银纳米颗粒的合成,揭示了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的多样性。建立了大尺寸银纳米簇的共晶合成法,为理解单晶态银纳米颗粒的原子级均一性提出新的见解。首次建立了金属团簇刺激诱导反应合成策略,成功实现了纳米银簇中模板和银壳层结构的协同生长,利用高分辨质谱建立了‘破碎-生长-再组装’的转变机理,为金属团簇的合成提供新的方法借鉴。

王一峰教授:本课题组最近围绕水中氧化钛纳米团簇的分离和性能研究开展了有特色的研究,对罢颈翱2的结晶机理作了深入探讨,以探索新型氧化钛材料的制备和在环境光催化应用。具体来说,本课题组利用湿化学方法可控制备了罢颈翱2,在该过程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罢颈滨痴离子到罢颈翱2纳米晶的中间体,利用这些中间体的结构为罢颈翱2形成的基元步骤提供了重要证据,并研究了这些新奇的分子型氧化钛在主客体化学、构—效关系和光转化等方面的应用。最近,我们也探索了这些分子型化合物在捕获重金属离子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林健健教授:Developing a facile and green methodology to prepare nano-structur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TMD) formed by sub-10 nm nanocrystals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remain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Herein, we present hollow TiO2 submicrospheres, assembled by 10 nm units via a facile one-step,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trategy. When used as an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the submicrospheres could exhibit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ies of 223, 153, 44 and 22 mA h g-1 at 1C, 10C, 100C and 300C, respectively. More

importantly, they demonstrated a long-term cycling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ver 2000 cycles at 10C and even 300C. The superb performances mainly originate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distinct advantages of the well-defined hollow structures and tiny TiO2 grains into a single component via th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synthesis strategy.

主讲人介绍:

孙頔,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年度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2011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博连读,师从郑兰荪院士。2011年7月加盟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独立开展科研工作。2014年晋升副教授,2017年破格晋升教授。自200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功能配(簇)合物的设计、合成,组装机理及光电性质研究,在合成方法学的探索、结构调变机制、组装机理、构效关系阐明及功能分子作为纳米能源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论文被国内外学术同行在国际刊物上引用近5000次。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1篇),Nature Comm.(2篇), 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 (4篇),Adv. Mater. (1篇),Adv. Energy Mater. (1篇),Chem. Sci. (3篇),Chem. Commun.,(5篇),Chem. Eur. J.,(14篇),Inorg. Chem.,(12篇),J. Mater. Chem. A(4篇)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优秀青年基金各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主要研究方向:高核金属团簇的设计合成、结构、组装机理与性质; 功能晶体材料。

王一峰,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面向环境污染成因和治理,在污染物-纳米颗粒界面化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林健健,青岛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2015年9月毕业于University of Wollongong(伍伦贡大学,澳大利亚)取得博士学位,师从窦世学院士和Jung Ho Kim教授。曾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校、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复旦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所进行访问和交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功能材料在能源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和能源器件的制备、表征及机理分析。迄今为止,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Nano Today, Nano Energy, Materials Horizons, ACS nano, Smal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发表论文50余篇,文章他引2000余次,h指数为18,单篇引用100次以上6篇。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stry Physics等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林教授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全球前500名,2015)、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国家青年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面上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017)、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9)等科研和人才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