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专着《互鉴与融合——唐诗中民族观念与文化交流研究》系兰翠所着,2024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在唐代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背景上,以唐代诗人别集和《全唐诗》为研究对象,佐以详实的史料,用充分的诗歌资料和研究理据,从整体上梳理了唐诗中与民族关系相关的作品。本书立足诗人群体,总结其对于民族问题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为研究唐代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客观性、新颖性、开拓性的体验式角度和视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全面充分地展现唐代民族交流及文学创作的独特面貌和发展历史,再现中华多民族交往交融的整体风貌。一书在手,既可浏览唐诗中林林总总的文化交流片段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关系画卷,又可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补互充,补史、证史而窥见唐代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的全貌。
作者介绍:兰翠,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人文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职务、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现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烟台散文学会副会长。主要致力于唐代文学、文献与文化的研究,出版《唐代孟子学研究》《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唐诗题材与文化》等着作8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大学美育文学卷》。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3次,叁等奖1次。先后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摘录或全文转载。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初唐诗歌中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
第一节 唐太宗诗歌中的民族关系
一、“扬麾氛雾静”:北征突厥
二、“驻跸俯九都”:东征高丽
第二节 初唐四杰诗歌中的民族情感
一、“负羽远从戎”:杨炯、卢照邻诗歌中的民族情感
二、“投笔怀班业”:骆宾王从军的矛盾情感
叁、“誓令氛祲静皋兰”:骆宾王诗歌中的民族态度
第三节 陈子昂诗歌中的民族情感与观念
一、武后时期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
二、“匈奴犹未灭”:陈子昂诗文中的民族情感
叁、“来能怀去能制”:陈子昂的民族观
第四节 初唐南贬诗人笔下的岭南民族风情
一、“涨海积稽天”:岭南各民族的自然生态
二、“地偏多育蛊”:岭南各民族的文化生态
第二章 盛唐诗歌中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
第一节 高适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翩翩出从戎”:高适强烈的民族自信
二、“一战擒单于”:高适对民族战争的主张
叁、“到处尽逢欢洽事”:高适对民族融洽关系的向往
第二节 岑参诗歌中的民族关系
一、“天威临大荒”:西部边境民族战争书写
二、“叶河蕃王能汉语”:西部边境的民族和融文化
叁、“孰知造化功”:西部边境的地理环境及民族风情
四、“厌听巴童歌”:岑参对蜀地少数民族的感观
第三节 王维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汉兵大呼一当百”:王维对唐军声威的夸耀
二、“当令外国惧”:王维对建立边功的慷慨意气
叁、“大漠孤烟直”:王维对民族风情的表现
第四节 李白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客观中性:李白对少数民族的称谓
二、理性平和:李白对民族冲突的态度
叁、平民情怀:李白民族观形成的内在理路
第五节 杜甫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勋业青冥上”:杜甫在安史之乱前的民族观
二、“中原有驱除”: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民族观
叁、“乾坤尚虎狼”: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民族观
第三章 中唐诗歌中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
第一节 白居易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夷声邪乱华声和”:白居易对夷族乐舞的排斥
二、“今日边防在凤翔”:白居易对收复边疆失地的期望
叁、“欲感人心致太平”:白居易对民族关系的主张
第二节 韩愈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不用无端更乱华”:韩愈对佛教的态度
二、“与魑魅为群”:韩愈对西原蛮的态度
叁、“常惧染蛮夷”:韩愈对少数民族民俗的态度
第三节 柳宗元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居夷獠之乡”:柳宗元对其贬所蛮夷之地的认知
二、“幸此南夷谪”:柳宗元对夷文化的接纳与融入
第四节 刘禹锡诗歌对贬谪地异族文化的书写
一、“蛮衣斑斓布”:对朗州异族文化的书写
二、“莫徭自生长”:对连州异族文化的书写
叁、“长刀短笠去烧畬”:对夔州异族文化的书写
第五节 吕温诗歌中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
一、“岂知羸卧穷荒外”:吕温对吐蕃自然环境的抒写
二、“明时无外户”:吕温对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愿望
叁、“有心无力复何言”:吕温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
第四章 晚唐诗歌中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
第一节 杜牧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文思天子复河湟”:杜牧对收复河湟的期盼
二、“叁边要高枕”:杜牧的边防理想
第二节 李商隐诗歌中的民族观
一、“爱君忧国去未能”:李商隐对边事问题的忧患意识
二、“从古穷兵是祸胎”:李商隐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思考
叁、“羌管促蛮柱”: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第三节 贯休诗歌中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书写
一、“山无绿兮水无清”:西北边疆的人文地理书写
二、“未战已疑身是鬼”:西北边行诗歌的情感主调
叁、“战后觉人凶”:民族纷争引发的反思
四、“狂蛮莫挂甲”:南海边疆民族关系书写
五、“忘身求至教”:与东夷僧侣的交往
第五章 唐诗中的民族称谓与文化交流
第一节 唐诗中的胡风
一、“香饭进胡麻”:胡麻饭与胡麻饼
二、“一炷胡香抵万金”:胡香
叁、“白羽胡床啸咏中”:胡床
第二节 唐诗中的“夷”
一、“东方曰夷”:夷义溯源
二、“华夷”“夷俗”“夷心”:唐诗中“夷”的内涵
叁、“礼乐夷风变”:文化的自信与包容
第三节 唐诗中的新罗与日本
一、“积水隔华夷”:空间体验
二、“到岸犹须隔岁期”:时间体验
叁、“异俗知文教”:文化体验
第四节 唐代和亲诗与咏王昭君现象
一、“和亲汉礼优”:唐代和亲诗与士人的民族情感
二、“昭君恨最多”:王昭君形象的文化意义
第六章 唐诗中的邻族名物与文化交流
一、“白草磨天涯”:白草
二、“胡地苜蓿美”:苜蓿
叁、“荔枝还复入长安”:荔枝
四、“桄榔椰叶暗蛮溪”:桄榔
第二节 唐诗中的邻族武器及日用品
一、大食刀、乌孙佩刀、新罗剑:异域刀剑武器
二、蛮榼、蛮笺、蛮丝:蛮方日常用品
第三节 唐诗中的异域骏马
一、“背为虎文龙翼骨”:天马的姿态
二、“身骑天马多意气”:天马与日常生活
叁、“大宛来献赤汗马”:唐朝声威
四、“天马长鸣待驾驭”:以骏马喻人才
五、“胡马犯潼关”:胡马的文化意义
来稿时间:8月20日 审核:刘志国 责任编辑:张戈